Search

前幾天拿到書後很興奮問大家是否已經讀完 《行銷5.0》,後來陸續收到訊問,關於我的感想和是否值得一讀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前幾天拿到書後很興奮問大家是否已經讀完 《行銷5.0》,後來陸續收到訊問,關於我的感想和是否值得一讀。

原諒當時回的很草率,即使很多人推薦,但因為我還沒讀完啦,我不敢亂跟風哈哈哈哈哈。

同時也很驚訝收到某一封訊息,希望我可針對他個人「推薦」書單。我自認為在相關領域歷練不足、才能疏淺,加上不認識對方就擅自開書單這件事,有點黑心不道德哈哈哈哈哈。

後來順帶和對方分享我的觀點,對於「閱讀」的觀點。因為難得回覆寫了很多字,潤飾後想說紀錄下來。


對於書籍的選擇,其實我是廣泛閱讀的那一派。從過去的分享應該可以觀察,我閱讀的類型領域涵蓋太廣,書架上有藝術創作類《名畫賞析》《論構圖》、《作家之路》、思考哲學類《快思慢想》、《四大聖者》、《沈思錄》,《老子·莊子·孫子》、管理行銷《OGSM》、《獲利年代》,以及我的理財啟蒙書《富爸爸窮爸爸》、旅遊書⋯完全體現自己對自我的期待和期望,也就是一直掛在臉書粉絲團的封面內容,「學習成為一個理性又感性兼具的大人」。

雖然我是固執的獅子座,但幸好有上升雙子加分,基本上我不太會抗拒吸收新領域的資訊。只要對某個領域有興趣,就會卯起來花時間研究,比如說前幾年半夜結束接案工作後,還會到敦南誠品翻閱關於「人類圖」的書,直到半夜三點多。


那我是如何為自己開書單呢?

除了工作當下需要(比如我最近就是對於管理這件事很困擾),最多時候應該就是一個人到書店,假掰的到處翻翻書。不一定是排行榜的書,我會蹲在書架最下面挖冷門的書,看看作者介紹和背景。

看多了,就會直覺知道自己適合、需要看什麼書,以及區分哪些是「空塔」的書。當然這些經驗,是建立在過去自己也曾經買過很多空塔的經驗上,才有現在的「媒體識讀」能力。



總之,結論,我並不認為看書就是獲取高品質資訊的最佳管道,但的確文字對我來說是最佳媒材。反而我覺得能夠有渴望學習的意識,對於媒材勇於提出質疑、反面分析,甚至延伸思考,對於自我細節的追求才是「自我學習」最重要的事。



#wanchi在這裡呀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